*超現實主義 起源:第一次世界大戰,不相信文明秩序 現實(裂解異化) 懷疑(人自身破壞的精神) 抽象主義 反道德(虛假)

*以下依四個國家敘述

1.法國 布列東1921年原創 1924年提出超現實主義宣言 傳至日本為耽美,至台灣為本土化

2.英美 潛意識中的矛盾,受佛洛伊德影響 自動書寫,夢境的紀錄 睡覺與覺醒中找出書寫的定點(情和欲、生與死、過去與未來) 與真實世界不同的扭曲和荒謬

3.日本 耽美,情慾(感性) 抽象 主知主義、形式主義

4.台灣 1931年水蔭萍的大東文化協會 詩人不要迴避悲劇 詩人須以獨特之思考反對通俗思考(反寫實主義) 不囿於陳舊的常規 形式不是最主要的凝視對象(主體精神) 詩的三個特色:感性的纖細、聯想的飛躍、思考的音樂運律 反對:少女感傷的嗟嘆、告白的單彩、細節的模仿

*現代詩史 日治時期:風車詩社(第一個超現實主義詩社) 現代詩 vs.新詩 現代派運動(現代詩論戰)

1.藍星詩社(覃子豪、余光中)

2.現代詩社(紀弦、林亨泰) 補充 《日曜日式散步者》 *縱的繼承 覃子豪於1957年有<新詩向何處去?>提出中國的精神為縱的繼承。(西洋技巧的借鑑) 覃子豪視西洋新詩為空洞渺茫的回聲。 他認為不是原封不動的移植或改造(橫的移植為共時性、縱的繼承為歷時性)。 以抒情性調和主知的理性-為人生而藝術(社會群體的價值)。 反對哲學的深奧性來自於文字語言的做作和混亂。(讀者視野與反晦澀) 詩是自我創造(創新性)

*現代主義:超現實 Vs 笠:新即物 1950-1980的新詩發展 1950-1960的現代派 超現實主義 1960-1970的創世紀詩人 詩的黃金時代(晦澀難懂) 1964的《笠》(自覺) 現代主義 1970-1980 1972/2/28-29關傑明<中國現代詩的困境> 1972/9/10-11<中國現代詩的幻境> 1972/11唐文標,1973/8<僵斃的現代詩>「文學殖民主義的產品」 詩晦澀難懂(明朗;怎麼/如何寫?)、詩脫離現實-夢囈(鄉土;寫什麼?)

*笠詩社的詩人 1.李魁賢 以語言思考(聽覺機能)Vs以文字思考(視覺機能)如:漢賦 新即物主義-現實 笠:外向觀點(語言)Vs創世紀:內向觀點(寫什麼?精神)-由外向內 現實經驗論(鄉土-語言)的藝術功能導向(由外而內)Vs 純粹經驗論藝術性 語言論和意象論

2.陳秀喜<台灣>

3.詹冰<五月> 陳千武<活著>

4.林亨泰<爪痕集•第一首>(河川:歲月)

5.杜潘芳格<子宮> (客語)

6.錦連<軌道>(論現代化)

7.趙天儀<瀑布>(詠物詩:巧構形似、摹寫景物>形神兼備) 本土詩壇語言論:堅持母語書寫,林宗源(全拼音、漢羅、全漢)、題材本土性,陳千武

8.林宗源(1935-)<濁水溪>

9.非馬(1936-)<電視>

10.白萩(1937-):反音樂性、繪畫性(理性的思維)<雁>(內在哲學)

11.李魁賢(1937-)<鸚鵡>

12.岩上(1938-)編八年笠詩刊<蟬>(詠物:藉物抒情為寄託或象徵、純粹詠物需形似)(晦澀:外部的形式、內部的情意和雙重)

13.曾貴海(1946-)<鎖匙>

14.李敏勇(1947-)<暗房>(光:明亮)

15.莫渝<龍騰斷橋>

16.鄭炯明<乞丐>「我暴斃在店鋪的門口/卻吸引成群看熱鬧的人」

17.利玉芳<鞋子>「是因為你愛上了風景/我才樂意陪你去旅行」(擬物)

18.李常青(1975-)<落葉21>《落葉集》

*80年代的詩 林燿德《不安海域-台灣地區80年代風潮試論》提出80年代前葉現代詩風潮的徵候

1.意識:政治取向的勃興

2.主題:多元思考的實踐

3.資訊:傳播手法的更張

4.內涵:都市精神的覺醒

5.文化:第四代的崛起 向陽<80年代台灣現代詩風潮試論> 政治詩、都市詩、台語詩、後現代詩、大眾詩

*網路詩史 1995-2000年:DOS與PE2.BBS(鯨向海)介面.晨曦詩刊和田寮別業.書寫的心態。 2000-2002年:www.喜菡文學網.個人新聞台.無名小站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現代詩 代詩人 現代詩社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gry Bi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