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,行為可分成內顯性行為與外顯性行為。
2.心理學的三大勢力為心理分析學派、行為主義學派、人本心理學派。
3.心理學是一門科學,而科學的目的為解釋(who、what、how)、預測和控制,科學的特徵為客觀性、系統性與驗證性。
4.心理學的變項法則為O-R法則、S-R法則與R-R法則。
5.心理學的基本變項中的自變項與依變項,而中間變項乃發生反應的內在歷程。
6.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有實驗法、觀察法(自然觀察法、控制觀察法)、測驗法與調查法。
7.馮德是科學心理學的創始者,於1879年從事科學心理學的研究。
8.心理學派分成結構學派、功能學派、行為學派、完形心理學派、心理分析學派與神經生物學派。
9.生理心理學包含受器、動器與聯絡器官,受器是感覺器官,動器含肌肉與腺體,聯絡器官則是神經系統。
10.神經原分成感覺神經原、運動神經原和聯絡神經原。
11.腦分成延腦(延髓、小腦)、中腦、大腦、視丘、下視丘與網狀構造。
12.內分泌系統分為甲狀腺、副甲狀腺、腦垂腺、腎上腺、胰腺與性腺。
13.神經系統由(1)神經原(2)神經衝動(3)反射弧(4)觸處及衝動傳遞組成。
14.感覺的現象分為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、皮膚覺、動覺、平衡覺。
15.紅、黃、綠、藍是視覺的原色;頻率、振幅、複雜度是音波的物理屬性,音調、音強、音色是音波的心理屬性;味覺中的舌尖相應於甜味,舌根相應於苦味,舌兩側相應於酸味,舌尖與兩側相應於鹹味。
16.皮膚覺分成壓覺、痛覺、溫覺;動覺的受納器為肌肉、肌腱、關節;平衡覺的器官是半規管、前庭。
17.知覺的恆常性分為形狀恆常性、大小恆常性、明度恆常性、顏色恆常性。
18.知覺的組織性分為接近性、相似性、連續性 、封閉性。
19.視空間線索分為單眼線索 、雙眼線索;其中,雙眼線索又分為幅輳作用、雙眼像差。
20.知覺現象分為似動知覺現象、誘動知覺現象,前者又可分為自動知覺現象、閃動知覺現象,電影照相機為後者的應用。誘動知覺現象的例子為:浮雲遮月。
21.影響知覺的因素有 (1)學習與經驗(2)注意(3)需要與價值(4)知覺防衛,而影響注意的因素有動機和期待。
22.感覺以實際刺激為主,具有普遍性,呈現片段的經驗,生理性現象;知覺具有個殊性,呈現完整的經驗,心理性現象。總之,感覺是知覺的基礎。
23.絕對閥指察覺出刺激存在的最低強度,為偵測論;差異閥是察覺兩個刺激差異的最低強度。
24.意識是指個人運用感覺、知覺、思考、記憶等心理活動,對自身的身心狀態與環境中人、事、物等變化的綜合認識,其相關研究是心理分析學派所關注的議題。意識分為焦點意識、下意識 、無意識、潛意識、前意識、邊意識。
25.催眠的角色理論倡導者是Spanos,催眠的解離理論由Hilgard提出,認為催眠會使意識解離,而產生兩種意識。
26.集體潛意識由榮格所提出,認為人的人格應分為:自我、個體潛意識、集體潛意識,指人在深層潛意識中,俱有的相同部分。
27.睡眠的週期變化指人的睡眠由四到五週組成,每一週期約90~100分鐘。分為非快速動眼期睡眠、快速動眼期睡眠,前者有四階段:入睡期、淺睡期、淺睡期到熟睡期、熟睡期;後者又稱矛盾型睡眠,在生理狀況上和前者有差異,如呼吸與脈搏速率增加,血壓波動變大,做夢為此期。
28.上癮:在生理上為了想一再獲得感官與精神上的滿足,而重複接觸與使用成癮藥物。其原因為(1)使用時感覺愉快,身心不再難過、痛苦;人的強烈記憶控制記憶中樞,而影響當事人的行為控制(2)內啡因在大腦的酬償中樞,回饋人體愉悅舒適之感。
29.知識分為兩類: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,前者指按一定程序理解操作從而或致結果的知識。雙聽作業是一種研究聽力注意力的實驗。社會懈怠是指團體運作的效能回隨著團體人數的增加而降低。效度指測驗結果的正確性;信度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。
30.學習是一種經由練習、使個體在行為上產生較為持久的改變歷程,分為聯結論、認知論。連結論是指把學習視為視為刺激與反應的連結過程,會受練習次數、時間距離、增強作用影響,分成古典制約、工具制約;認知論為個體對學習情境認識、理解、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歷程。
31.桑代克以「迷籠中的貓」實驗提出學習三定律:練習律、準備律、效果律,認為學習是嘗試與錯誤或選擇與聯結的歷程。
32.操作制約指反應與刺激建立新聯結關係的歷程。概念:增強物(分為正、負)、增強作用、次增強與高層制約、消弱、自發性恢復、類化、辨別。
33.對增強所做的制約有:同時制約、延宕制約、痕跡制約、倒向制約;增強分為連續增強、間歇增強。
34.學習分成技能學習、聯對學習、序列學習,技能學習的歷程為(1)經練習而習慣(2)線索由分化而簡化(3)由回饋矯正錯誤,聯對學習如記國家首都效果優於記國名,序列學習如背單字。另外,提出方為學習者為托爾曼。
35.學校的制約學習為編序教學,藉由認知論採啟發式教學法。而接近論者認為接近行為即可成功,以華森和葛斯瑞為代表;而場地論則是空間的概念,由勒溫為代表。
36.學習心理學分成(1)行為取向(2)認知取向(3)人本取向:行為取向的代表人物有巴夫洛夫、史金納、班杜拉,認為個體的改變具持久性,視學習為循序漸進的歷程,並主張立即增強與回饋。認知取向的代表人物有奧蘇博爾、皮亞傑,認為學習是透過經驗使個體在知識上有持久變化,分為抽象符號學習、語文概念學習、敘述學習、發現學習,強調學習策略的重要性。人本取向的代表人物有羅傑斯、康布斯、馬斯洛,做法為學生中心教育論、情意教育論、需求教育論,認為以學生為中心,並實施全人教育與開放教育
留言列表